20 Tech giants are building their own undersea fibre-optic networks

在1858年,一位美國商人Cyrus Field鋪設了第一條橫跨大西洋的海底電纜,雖然通訊後不久即宣告失敗,但此舉也開啟了人們對鋪設海底電纜的希望。

在2017年9月21日,由Facebook 和 Microsoft合作鋪設的另一條縫跨大西洋的海底電纜-Marea(西班牙文為“潮汐”)竣工,全長6600公里,從維珍尼亞海灘延伸到西班牙北部海岸畢爾巴鄂,速度達速度達160Tbt/s。這種高速網絡是為了承載越來越多的資訊,根據互聯網,2016年的資料處理量高達3544Tbt/s,相比2014年已大概多了一倍,對於國際頻寬的需求也以45%的速度逐年上升。

擁有自家的海底電纜有許多優勢,像是頻寬高、成本低、減少延遲……等,擁有多條海底電纜的使用權也可以讓資訊在不同電纜間轉換,不用擔心因為地震、鯊魚等干擾使資訊中斷。更重要的是,公司可以明確說明他們如何管理網路使用量和升級配備。

但有一些人擔心這會讓本來就很大的公司擁有更強大的力量,而傳統的小公司會有生存上的困難,一位海底電纜業的專家預測,在未來20年裡,“電信業是網路的提供者”的這個觀念將會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