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How to judge whether deregulation is going too far
作者:林詩璇
川普上任後,新條例的流動便有漸漸減少趨勢。此外,川普幕僚更聲稱,將再也不會像過去一樣,使用條例取代立法,且對於新政策的效果嚴厲評估,已能夠減少對於經濟上所帶來的負擔。對於如此作法,提出其中兩項目標。第ㄧ,對於行政上的過度管制,過去歐巴馬時代,許多政策便受到國會抵制,造成許多法條實施上的停滯,最具代表性例子即是CPP(潔淨電力法案- 溫室氣體減排行動),便受到EPA(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所提出的相當疑問而受阻礙,諸如此類事件,造成過去歐巴馬政府任期時,所推動的許多環保條例(像是有關水道的法規措施)無法完整實施成效;第二,主要針對法條成效上的嚴格分析,過去對於政府介入的理念過度樂觀,導致違反經濟邏輯的謬誤(像是提高加班勞工的工資~造成市場均衡失調現象),這些對於現任川普政府而言,都是積極要去挑戰,改善過去受官府體制規範下,難以行使的權利及法條,然而,承諾將不再重蹈覆徹的川普,在擁有專業幕僚協助下,的確較少過去餘力不足情形發生,但就現實而言,真正令川普的立法機關擔心是,對於政府機關在減少其管治成本下,卻忽略其中可能伴隨帶給消費者或市民的潛在利益,像是有可能對環境造成浩劫的法規條例,所隱含的高成本,另一方面也富含高效益的經濟價值。 對於管理者而言,極大化社會利潤是一項崇高目標,不是只要取悅公司、企業,取而代之的是,明確定義及修正市場失靈,提升整體競爭力。
因此,文章最後所提出川普的條例措施規範對於”反托拉斯政策“的相關見解:過去,由於政府管理機構過於寬鬆管制下,使得許多企業增加市場力,如今,川普若繼續加強執行反托拉斯,而忽略老闆們的抱怨,表示他的行政幕僚單位是經深思後所執行的;反之,將只是想以經濟之名而掌控的新企圖。 根據上述所說,台灣也是如此,一政策效果執行的背後,無似乎關連到的便是執行成本以及效果代價,兩者之間如何拿捏與運用,是政府部門必須嚴格審查監督的, 尤以環保議題更為爭議,,台灣近代環保議題-核能發電廠紛爭聲波,便是明顯例子,猶如標題”成本效益分析”,企業上常使用的追求利潤方法,當今,用來衡量政府政策上的有效工具,適合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