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As the global economy picks up, inflation is oddly quiescent

作者:陳景智

經濟成長通常伴隨著通膨的增加,但根據近期的資料顯示,世界的景氣復甦並未產生該有的通貨膨脹率,在此同時歐洲央行仍然利用量化寬鬆的方式,去做利率上的調節。就像是其他的大型經濟體一般,景氣一片欣欣向榮、低利率搭配著簡便的貨幣政策。

各國實際的Core 通膨(排除掉食物和能源的通膨)大部分都小於先前對通膨的預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就用央行一般對通膨的三個元素來檢視一遍。有三個影響因子分別是1.進口價格 2.公眾的預期通膨 3.產能的調適 首先提到的進口價格對於通膨的推升十分顯著,在歐元區1.4%比0.9%的core 通膨還高。另外像是通膨較嚴重的埃及(32%)和阿根廷(24%),為了讓進口商品更便宜,甚至取消了進口關稅。

再來是公眾的預期通膨,會讓廠商傾向提高商品價格,而受雇者也會要求提高薪資。在比較富裕的經濟體中,預期通膨和央行的目標值都不會相去甚遠,唯獨日本是個例外,安倍晉三還因此要求廠商於明天春季加薪3%,希望可以達成預期的通膨。

產能的調適(pressure/slack),最常用來作為衡量的是失業率。當市場上達充分就業時,勞工具有稀少性因此薪資會被推升,進而被反應在價格上。可以看做是在失業率與通膨間分析的飛利浦曲線。

因為有著極低的預期通膨率,同時意味著近乎水平的飛利浦曲線,讓央行可放心地應用簡單的貨幣政策,而不用擔心會有因通膨上升而造成失業率急速增加的停滯性通膨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