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China sets its sights on dominating sunrise industries

中國近來創了世界最快的高鐵紀錄,時速高達350公里,往來北京與上海(京滬),而這樣的紀錄必須歸功於中國的產業政策。中國第一條高鐵創建至今僅不過短短十年的時間,而今已有長達20,000公里的高速鐵道,這除了要歸功於中國的大政府、各式的產業優惠政策外,給予誘因使外國公司願意提供商業機密是最重要的關鍵,然而也是最具爭議性的。

這條世界最快的高鐵除了顯現出中國政府有效明智的產業政策之外,也使得一些經濟體較小的國家感受到威脅,不過,中國的產業政策也有失敗的例子,例如汽車重工業及半導體產業等。而今,中國又將推出新一波的產業政策,人們開始擔心中國將稱霸從機器人科技到人工智慧等高端技術,畢竟中國的成長速度是大家始料未及的。

中國產業政策的幅度非常大,過去幾年強調傳統產業現代化,其中九項包含從造船、煉鋼到石化業;2010年,推出了七項新的目標產業,包含從替代能源到生物科技;而2015年,中國宣佈了更大的野心“Made in China 2025”,從航太科技、化材到農業設備等十項技術都要由中國製造,這些政策有些交疊了幾個世代,卻也在在顯現出中國在各產業皆力求進步的企圖心。

而這個“Made in China 2025”計畫的點子,除了仿效德國的“工業4.0–>創造對產業有幫助的環境與政策,但將商業上的決策權留給各公司。”之外,更極力加強自身能力的提升,像是他們規劃了1013項的國家指導經費(共8070億美元)絕大多數都要留給這個計畫。而計劃中的各項指標也各自給予相對應的銷售量目標。然而最令各國公司詬病的便是中國的指標造假情況(中國官方與非官方都算在其發佈的指標內,但是WTO嚴禁非官方的指標),然而中國的官方與非官方本來就難以區別使得這樣的現象更加難防。而WTO也對像中國這樣如此龐大的經濟體無法可施,這使得美國政府決定尋求其他控管機制。

近年來,國外的企業將中國視為一個強勁的對手,像是南韓及德國等出口為主的國家尤其感受到威脅,但事實上中國的技術仍然十分仰賴外國的協助。

藉由國外技術、國內資源、市場需求及政府補助,中國產業政策十分有效,但除了中國自身的努力外,回到一開始說的,外國技術的無私分享更是中國如今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