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乐器的5个理由

一位老朋友联系我:京生不是在学钢琴吗?我也想让孩子学,零基础,你有什么建议?

我:我的建议是:好——好——学!

朋友:嗯,这个建议真不错……

京生从6岁多开始学琴,至今两年有余,最近刚刚取得一个里程碑的进步,可以演奏完整版的《献给爱丽丝》。既然朋友问起来,正好趁机总结一下儿童学钢琴的经验教训。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经验仅仅是阶段性的小结。外推到一生的尺度,不一定是正确的。李双江当年不也对自己的育儿经验侃侃而谈么?只能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京生的钢琴学习是满意的。

另外,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在这个孩子上的经验,在另一个孩子上未必行得通。因材施教,才是普适的道理。所以,这里的经验仅供参考。

那就从最初讲起吧。

视频:京生学琴两年多,弹奏完整版《献给爱丽丝》

京生周岁生日那天,我们让他抓周。媳妇故意把钱包放在离京生最近的位置。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京生吭哧吭哧地绕过钱包,抓起一支笔,兴致勃勃敲玩具琴的琴键。

媳妇失望地说:看来,将来是个文青。

没错,京生从小就表现出一些音乐天赋。刚学会坐的时候,就会随着鼓点舞动;刚会说话的时候,就能区分出哪首歌出自哪部动画片。当然,有可能是我们不由自主地夸大了孩子的优点,因为后来德生也有类似的表现。不过,如果真是天赐的,不发挥一下太可惜了。这是京生学乐器的第1条理由。

第2条理由,多一项爱好,就多一分个人魅力,就多一群朋友,将来找媳妇时多一些选择,而不是被选择——从生物学角度说到底是为了我家的基因能获得更好的延续。我刚刚读过了《自私的基因》这本书,深以为然。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一条理由不断得到了印证,下文慢慢讲。

此外,我和我媳妇多多少少算是喜欢音乐的。我弹一点吉他,吹一点口琴,学过一点小提琴;媳妇小时候会吹点笛子,唱歌不错。给孩子培养个共同的爱好,既容易营造环境,又可以合家欢乐。京生在学琴两三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全家一起合演个简单的歌曲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也容易学,形成了良性循环。因此,家庭氛围是学乐器的第三条理由。

视频:刚开始学琴时,合家欢乐(钢琴:京生。吉他:爸爸。人声:妈妈)

第四条理由,是京生的性格特点。拜罗伊特是音乐家瓦格纳和李斯特之都,到处经常有免费的音乐会,我们经常带京生去听。四五岁的时候,他可以坐下来连续听1个多小时的整台管弦音乐会。坐在后排的我都差点睡着了,京生却告诉我:“我没有睡着。”然后解释:“你不是说听这个音乐能让我变聪明吗?”京生比较内向,注意力比较集中,适合静心学学乐器。德生就不一样了,比较外向彪悍,将来得用另外的思路带。

最后一条理由,我们想得长远,将来京生也会变老,会退休,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快乐就可以不依赖他的妻儿和朋友。我们一贯让京生和德生从小就多接触新事物,学着从里面筛选出自己喜欢的,不要像我,童年生活太闭塞,什么都没见过,长大了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

总的来说,儿童学乐器,家长首先应该弄清学的理由和目的是什么。当钢琴家?培养个爱好?还是借乐器学习一些音乐知识?陶冶一下性情?

论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程颢、程颐说:“学至于乐,则成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目的是个纲,纲举目张。培养兴趣和享受快乐,就是京生学琴的总纲,也是在这几年的学琴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时我们找办法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