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德国:开销

在德国生孩子,如果是有工作的、成了家的人,入的保险一般都是公立险。生孩子的一般费用,公立险全部报销。

具体报销哪些开销,医疗条件如何,下面以我家二娃的出生为例,说说在德国生孩子的医疗条件和具体开销。

产检

在德国看医生,一般都是去小型诊所(Praxis),只有一两个医生连同一群护士。正常情况下,确定一家妇产科诊所(Frauenarzt,直译应该是女科),按时去检查就可以了。妇产科诊所负责从怀孕到产前几周的全部检查和治疗,检查的内容跟国内没有多大差异。诊所还给安排产前培训课程。费用全部由保险公司报销。

如果检查出现异常的话,医生会给出相应的建议。妈妈有妊娠糖尿病,因此医生给开了个血糖仪,从药店领取,自己每天测三次,手上扎的全是小孔,就像做化学实验,记录下每次的测量数据,定期给医生反馈。血糖仪的费用全部有保险公司报销。此外,医生建议做唐氏筛查,这并非强制,完全自费,我们慎重考虑后,去纽伦堡的一家医院专门做了这项检查。

分娩

拜罗伊特全市只有一家医院负责接生。这家医院(Klinikum Bayreuth)的条件优越。医院外部,有为产妇准备的特殊通道,可以开车直达产房门口;医院停车场旁边甚至有个直升飞机停机坪,一架ADAC的黄色直升飞机作为紧急救护而随时待命。医院内部,走廊里飘着咖啡的香味;产房隔壁就是厨房和小餐厅,有冰箱和烤箱免费使用,就像个家庭旅馆。

当年京生出生时,孩子妈跟另外一个产妇同在一个产房接生,因此我没能进去。这回,孩子妈所在的产房是独立的,我可以在孩子妈身边陪伴,经历二娃出生的整个过程,那真是惊心动魄。接生的过程中,孩子妈要求侧切和打无痛针,都被助产士们拒绝了,三四个助产士在旁边只是微笑着说:你很棒,你能行。从推进产房到二娃呱呱落地,不到一小时。我手忙脚乱地给二娃剪脐带,手里的相机没处放,一个小助产士笑着接过去帮我拍。接生的全部费用由保险公司报销。

在默认状态下,产后住的病房是两人或三人间,费用全由保险公司出。这种病床只给产妇用,家属不能陪同过夜。独立的家庭病房则需要提前预约,自费,包括了给家属安排的一个床位,以及两个人的一日三餐(主要是西餐,偶尔有中餐),每天共收费70欧元,住个四五天,如果一切正常,就必须出院了,给后来的产妇用。这个价钱其实不贵,即使是光算饭钱也差不多了。不过还有更便宜的。有个同事选择了拜罗伊特附近的库尔姆巴赫县医院,家庭病房好像只要20欧左右,并且不像拜罗伊特这么紧张。

以前大娃出生时,我和姥姥两人在医院陪床,轮流照顾尚且感到疲惫不堪。相比之下,这次二娃出生只有我一个人在医院照顾,我和孩子妈反而觉得轻松,这得益于医院无微不至的护理,新生儿的父母只管吃吃喝喝聊聊天就行了,不轻松才怪。在病房里休养的四天里,晚上可以把二娃完全交给护士,在专门的婴儿房照看,我们可以好好睡一宿觉;白天,护士会把三餐送到病房里,吃完后会来取走,不用出去打饭也不用洗碗。婴儿房是新生儿集中休息的地方,有换纸尿裤的专用台子,有舒服的喂奶沙发,配有喂奶枕和自动吸奶器。由于妈妈们在这里喂奶,所以谢绝男士入内。那么爸爸想给孩子换纸尿裤怎么办?走廊另一侧,还有一个小型的爸爸喂奶房。此外,奶瓶、衣服、纸尿裤等通通不用准备,医院全管,费用全部报销。当地的报社在征得婴儿父母的同意后,来给本周出生的婴儿拍合影,登在报纸上,免费发到本市的各家各户。

产后护理

德国有一种中国没有的职业:家庭助产士(Hebamme)。她们不属于诊所,也不属于医院,是个独立的工种,直接面向产妇进行一对一的上门服务。如果非要类比的话,大概相当于国内的月嫂吧。

一般来说,怀孕几个月的时候,就可以预约家庭助产士了。我们知道有这回事的时候,已经快到预产期了,就赶紧打听到一位助产士,名叫苏珊,英文很棒,电话预约后见了面。二娃一出生,我们就通知了苏珊,她赶来医院探望,并嘱咐我们一些注意事项。出院后的产褥期内,苏珊每周来我家一两次,每次大约1小时,做些什么呢?

我总结一下,苏珊大概做4类事情:

  1. 对产妇和新生儿体检;
  2. 指导我们如何对待新生儿,例如如何给孩子洗澡、喂奶、哄睡等等;
  3. 指导产妇做身体状态的恢复;
  4. 指导如何协调家庭成员的关系,在我家的情况就是如何不让大娃感觉受到冷落。

由于是第二胎,我们对前3条都有一定的经验,所以不觉得什么,但第4条就太新鲜了,因为我们两口子都是独生子女,完全没有兄弟姐妹相处的经验,精力全都集中在刚出生的二娃身上,根本没有想过大娃的情绪。在苏珊的指导下,我们才醒悟过来,开始关注这个事情。现在二娃已经两岁多,大娃和二娃感情非常好,这得益于苏珊从一开始给我们的提醒和指导。

家庭助产士的收费,由苏珊直接跟保险公司结算,全部报销。

此外,凭借诊所医生开具的处方,可以去药店租借电动吸奶器(Milchpumpe)。这东西很贵,买的话要上千欧元。使用一个月后归还,想续租的话,再请医生开个处方就行了。我不知道到底是免费租借,还是保险公司报销,反正分文不收。

总结

总地来说,在德国生孩子,诊所、医院、药店、助产士,都是直接将账单寄往保险公司结算,根本就不经客户的手,所以,我压根儿看不到账单明细,表面看是不需要花一分钱的。看起来很便宜,其实,算一下每个月买保险的费用就知道缘由了。妈妈在大学读博士,跟学校签的是工作合同,这种情况下买公立险是强制的,每月要支付给保险公司大约360欧元,由工作单位出一半,另一半从工资里自动扣除,非常昂贵。不过,物有所值,全家(配偶,子女)所有无收入的成员,无论人数,日常看医生的费用几乎全部可以报销,省去了后顾之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全德国有工作的人都在交这笔保险,不生娃就无从报销,不生白不生,这也算是德国鼓励生育的一种措施吧。

对比一下,我的一位朋友介绍了在美国生娃的费用,从孕期产检到分娩,费用大部分由保险公司报销,自付1700美元(合1万人民币)。可能是早产的缘故吧,费用偏高。

中国生孩子花多少钱呢?大娃出生于北京复兴医院,顺产,共花了3000多元,其中的90%由妈妈的工作单位报销。此外,自费花了3000元钱请月嫂。

奶奶家书架的一本字典里,至今夹着一张泛黄破旧的纸条,是三十多年前我出生时医院开具的收据。模糊的字体显示着清晰的数目:生我时花了大概1元人民币。

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