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后记

我翻译本书始于补憾的冲动,终于还是留下了三方面遗憾。

没有及时发布内容

2018 年 9 月 16 号 本书作者 sliptonic 在 KoboAmazon 上架这本书,2018 年 10 月 17 号我在 Kobo 上用 $12.99 买来两天读完。 这本书对我有帮助,但是我认为第三部分的实用章节不够接近工程实际。我看到 FC 论坛上 Sliptonic 欢迎勘误,请 shiftee 提交私信给他。那时我正不知道想做什么,便与 sliptonic 联系,打算提意见的同时也做点贡献。

我原计划用 11 月一个月的时间完这个翻译项目,实际上两三遍改完已经到了 12 月底。找的中文审校朋友有自己的业务,我等了两个月最终他还是没空。到了来年春天,出版中文书的事情也就淡出我的工作主题了。2019 这一年里,sliptonic 没有更新内容,只见有了德文译本,听说正准备发行。

2020 年初,我做了个人网页,打算提一提这段经历,便给 Collette 邮件问他能否允许我把中文版公开。经过一番争论,他同意我发布中文译本,但坚持同时上架销售。这本书写作时采用 FreeCAD 0.17 版,没有为 0.18 和 0.19-dev 版更新内容。据说 FreeCAD 打算发布它的 1.0 正式版(或仍用 0.19 版本号) ,届时 Collette 会跟上那个版本,重新上架。

译名和语体没有统一

我翻译这本小书主要用了三轮。第一轮英译中,像小学生造句;第二轮自己校对,查遗补漏;第三轮润色语句,只读译文。

在第一、二轮之间我读了余晟的《翻译漫谈——怎样翻译更地道》,了解到在特定语境中的有特殊含义的词最好不译,它们也不多。想清楚我应该假定定读者使用英文界面之后,在第二轮我就刻意地把 FreeCAD 的工作台的名称和部分功能名改回了英文,并在英文和数字前后留空格排版。这次的清洗可能不完整,有很多遗漏之处;深度也可能不够,不少命令已经按自己的见闻和理解译成了中文,我没有精力逐一改回去。在第三遍做润色时,为了给读者更流畅的阅读体验,我尝试同时给出中文和英文,用“/”分隔。但是这个动作也不彻底,只在部分章节实现了。

再说假设读者使用什么语言环境的 FreeCAD 的问题。FreeCAD 可以切换到中文,可见前人做过软件汉化的基础工作。然而 FreeCAD 在持续地、快速地演进,很多新功能加入进来,汉化工作并没有及时全面跟上。我需要设定(并推荐)大家使用 FreeCAD 的英文原生界面,免得遇到莫名其妙的译名时还要切换回来查考英文。在这个思想转变之前,我已经用中文版界面重新作了截图。这是多此一举,给自己、给读者添了麻烦。

所以,你们看到译本中,FreeCAD 的术语有时是中文,有时是英文,有时是中英结合;截图里的情况也类似,有汉化的中文,更多的地方还是英文,好在没有中英混杂。

上面谈的译名之锅是我的,语体不统一不只是我的问题。sliptonic 是德裔美国人,这本书是他给童子军的培训讲义派生出来的,有的地方(例如前言)可能是后续补写,有的地方(例如图片说明)明显保留了口语语气。我在翻译的时候,没有考虑语体问题,原文怎么讲,译文就带着类似的腔调。有的段落逻辑不是很连贯,我调整了语序,但更多地方是一仍其旧。

这引出一个关于翻译工作本身的问题:为什么要翻译技术书?广义来说,翻译助力交流,让思想能更快、更准确地传达给对象。对我来说,我希望通过翻译要求的这十倍的努力,对文本和主题有更深的理解。对你来说,可能是想通过译文节省九成的时间,快速获得足够的知识或启发。具体到这本书,我花了不少精力,却没有花足够精力让这本书完美呈现,因为我认为不值得投入更多。FreeCAD 是 CAD 软件类中的小众工具,决定了此书的读者不会多。开源软件迭代飞快,书一写成就落后,一年不跟上更新就可能没人会读。这本小书主体是功能介绍和实践经验,信息密度不高,没有多少知识,更谈不上有什么思想。这类书大家没必要细读,我想也没人会读第二遍。努力做到通顺,节省读者的时间,我想暂时就够了。

我做这事的收获,就是明白了“地道”这个词的好处。不是面上明白,而是身体明白。

与 FreeCAD 似近实远

我翻译了 sliptonic 的这本介绍 FreeCAD 的书,翻译了 yorik 起草的 FreeCAD 手册,翻译了 wiki 的几个入门页面,我却没有用 FreeCAD 做过任何作品。无论翻译多少,甚至能讲多少,我都不能说自己是 FreeCAD 的用户。

在 FreeCAD 论坛我申请开通了中文板,声明我要做的事情,汇报做事的进度,参与事情的讨论,但是只做这些,并没增强我与 FreeCAD 家庭的连接。我没法回答其它板面的问题,没有提出技术的挑战,没能做成对世界有用的贡献。我做的那些事,大多是为了自己学习,而非建设世界。

要说榜样,在 FreeCAD 社区就有几位。yorik 早期参与了项目,完成了 Draft 工作台,是项目三位领导者之一。他想将 wiki 的网状页面用一条线串起来,就用十个月的时间写了本用户手册。自己的意见自己实现,这叫作担当。realthunder 可能是中国人,几年来为 Assembly 工作台奋战解决 FreeCAD 的核心毛病,眼看就能让它完整上市了。qingfangxia 在自学源代码之余写了 Module developer’s guide to FreeCAD source code,填补了项目空白,他自己更新了两版,目前 Luzpaz 接手在跟进。

我做得不只不够,着力点也不好。要熟悉 FreeCAD 工具,不在于读了多少文档,重要的是用它做了多少事情。要进入 FreeCAD 家庭,不在于翻译多少言谈,重要的是为它做了什么贡献。我去年用 Python 调用 Sympy 写了一个算法,生成 Tetra Pak A3/Flex 灌装机凸轮的样条函数。我还打算做两件事,一个是为 FreeCAD 写个凸轮曲线计算插件,另一个是用 FreeCAD 重建灌装机横封与驱动系统的模型。

能读到这里,十有八九非亲即友。上面这些,就算汇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