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全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经过60多年的努力,我国在寄生虫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系统的防治策略与措施,许多过去广泛流行的寄生虫病已经消除或正在走向消除。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与发展趋势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传统寄生虫病如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虽然显著下降,但土壤虫卵检出率仍较高,提示传播风险仍存在;由于自然、生物、社会等流行因素变化,新型寄生虫病如食源性寄生虫病、输入性寄生虫病及机会性寄生虫病等带来的食品安全、国家生物安全及人类健康等问题日益突出。[1]
3.1 疟疾
疟疾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经过近70年的不懈防控,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发病人数从20 世纪40年代的3000万人下降至90年代末的数万人,流行范围大幅度缩小,除云南、海南两省外其他地区已消除了恶性疟,有效控制了疟疾流行。2010年,原卫生部等13个部委联合下发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提出了到2015年全国除云南边境外实现无本地感染病例,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近70年来,我国疟疾防治和研究工作成绩显著,2021年中国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真,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保障了人民健康、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2][3]
3.2 血吸虫病
截至2020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江苏省维持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5个省维持传播控制标准。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继续维持较低水平,病人以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为主。血吸虫病流行因素未发生根本改变,如何及时发现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将防病关口前移、降低传播风险至关重要。[4]
3.3 棘球蚴病(包虫病)
棘球蚴病在我国各省区均有病例报告,流行区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及青藏高原地区,其疾病负担重,是流行区农牧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疫区居民的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包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农牧区。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根据2016-2017年监测结果显示,全国棘球蚴病的流行情况基本保持稳定趋势,人群患病率有所降低,但地区间差异较大。青藏高原地区棘球蚴病流行程度高于非青藏高原地区。[5][6]
3.4 黑热病
我国流行的黑热病又称为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通过媒介白蛉传播的地方性传染病。我国黑热病的传染源有三种类型,人源型、犬源型和野生动物源型。在我国建国初期曾波及长江以北16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以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五省为重流行区,经大规模防治,20世纪60年代已基本消除。但近年来我国黑热病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在一些地区黑热病疫情又有所回升。目前,我国黑热病流行区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四川等省(自治区),陕西、山西也有少量流行。。近年来我国黑热病的流行还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持续性、地方性流行,部分地区时有暴发流行;二是发病有较为明显的集中区域,主要分布在新疆、四川和甘肃的部分县;三是不同传染源类型地区其流行特点明显不同。[7]
3.5 土源性线虫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卫生厕所、耕作和生活环境条件的改善,2015年我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3.38%)与第二次寄调的19.34%比较,下降幅度达82.52%,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的大幅度下降。感染率大于5%和大于20%的流行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和南部,包括四川、海南、贵州、云南、重庆、广西、广东和江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8]
3.6 食源性线虫病
2015年开始的第三次寄调数据显示,农村地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在这十几年中下降了60.34%,然而在部分地区感染率上升,出现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的特点。常见的华支睾吸虫感染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黑龙江,主要与当地居民生吃淡水鱼、虾的习惯有关。[9][10]
3.7 淋巴丝虫病
中国曾是世界上受丝虫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丝虫病的流行不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而且制约经济发展,是造成流行区人民因病致贫的原因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丝虫病的防治,将其列入重点疾病防治规划,系统和全面地组织开展了调查、防治和科研工作。经过50 余年深入、持久的努力, 经历了准备、防治和监测3个主要阶段,至2006年实现了全国消除丝虫病的目标, 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的健康,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11]
3.8 囊尾蚴病
在我国,囊尾蚴病曾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寄生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目前该病在全国范围内呈低水平流行,但西南局部地区仍呈高流行状态。我国目前尚未系统地开展囊尾蚴病的防控工作,但囊尾蚴病防控工作仍较为薄弱,特别是在云南、西藏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防控工作尤为缺乏,且防控经费有限、人力投入不足、人群防病意识薄弱,相应诊疗设施设备不能满足要求。因此,迫切需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人群发病率。[12]
3.9 带绦虫病
根据2015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带绦虫病感染多发地区主要在西藏、新疆、云南青海等西南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和牧区,阳性率0.36%。2005 年以来,各地加大了防治力度,在重点地区建立了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通过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人畜粪便管理等系列健康教育活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些地区人群的健康意识,改变了行为方式,使得这些地区带绦虫感染率也随着有所下降。[13][8]
3.10 其他输入性寄生虫病
虽然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和扩大,尤其是“一带一路”倡仪的不断推进,导致境外输入性寄生虫病例不断增加,对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带来了新的风险与挑战。我国地理环境和生态的复杂多样性,以及寄生虫及其相关的传播媒介、中间宿主分布的丰富性,成为了境外输入性寄生虫病在国内流行与传播的潜在风险条件。其一方面将影响我国原来寄生虫病防治成果的巩固,另一方面又带来了一些新发寄生虫病流行与传播的风险。目前,我国已经报道的曼氏血吸虫病、埃及血吸虫病、疟疾、锥虫病和罗阿丝虫病等输入性疾病,均是国外严重流行的寄生虫病。这些输入性的疾病如在我国相似的自然环境中孳生、蔓延,甚至形成流行,将会给我国公共卫生安全、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等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14]
3.11 练习题
全国哪些血吸虫病流行省实现了消除血吸虫病?
黑热病主要在我国哪些省份流行?
那一年实现了全国消除丝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