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寄生虫病的防治

2.1 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寄生虫病的传播仍然离不开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染群

  • 传染源

感染了寄生虫的人(病人、带虫者)和动物(保虫宿主)。 如血吸虫感染的人与牛、羊、猪等动物是血吸虫病的传染源。

  • 传播途径

寄生虫的某一或几个特定阶段(时期)通过一定的传播因素侵入人体的过程。

  • 易感染人群

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上而处于易感状态的人。人对寄生虫普遍易感,人体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多属非消除性免疫,即人体可因感染某种寄生虫而具有特异免疫力,但当其体内的寄生虫被完全消除后,这种免疫力也会逐渐消失,再次处于易感状态。

疟原虫传播环节

图 2.1: 疟原虫传播环节

2.2 人体寄生虫常见传播途径

  • 经水传播

水源如被某些寄生虫的感染期虫卵、包囊或幼虫污染,人可因饮水或接触疫水而感染的传播途径。如人饮用被隐孢子虫污染的水可感染隐孢子虫, 接触含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可感染血吸虫。

血吸虫病传染源

图 2.2: 血吸虫病传染源

  • 经食物传播

生食或半生食受感染期虫卵、包囊、幼虫污染的食物而感染的传播途径。

猪肉中带绦虫的幼虫(米猪肉)

图 2.3: 猪肉中带绦虫的幼虫(米猪肉)

  • 经土壤传播

一些寄生虫卵(如蛔虫、鞭虫、钩虫卵等)需在土壤中发育为感染性卵或幼虫,人因接触土壤后再经口或皮肤而感染的传播途径。

  • 经空气(飞沫)传播

有些寄生虫的感染期卵可借助空气或飞沫传播。如蛲虫卵可在空气中飘浮,可随呼吸进入人体而感染。

  • 经节肢动物传播

有些寄生虫须通过媒介节肢动物进行传播。如蚊传播疟疾和丝虫病,白蛉传播黑热病等。

  • 经人体直接传播

有些寄生虫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而传播。如阴道毛滴虫可通过性生活而传播,疥螨可直接接触患者皮肤而传播。

2.3 寄生虫侵入人体的常见感染途径

  • 经口感染:如蛔虫、鞭虫、蛲虫、华支睾吸虫、猪带绦虫等
  • 经皮肤感染:如钩虫、血吸虫、利什曼原虫、丝虫等
  • 经胎盘感染:如弓形虫、锥虫等
  • 经呼吸道感染:如肺孢子虫、蛲虫等。
  • 经输血感染:如疟原虫、锥虫、巴贝虫等。

2.4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2.4.1 自然因素

地理环境,气候因素如温度、温度、雨量、光照等。

如肺吸虫在山区、丘陵;血吸虫在雨水充沛的长江流域

2.4.2 生物因素

有些寄生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必需其它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宿主,这对寄生虫病能否流行起决定性作用。

如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疟疾的传播媒介按蚊子。

2.4.3 社会因素

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科学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防疫保健及人的行为(生产、生活等)

如习食“生鱼片”、“生皮”等,易感肝吸虫、猪带绦虫、旋毛虫

2.5 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2.5.1 地方性

寄生虫病仅在某特定区域流行的特性即称为地方性。

如日本血吸虫病仅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流行。

2.5.2 季节性

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对寄生虫及其中间宿主、媒介节肢动物种群数量的消长产生明显影响,而使寄生虫病的流行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如钩虫病,夏秋季;疟疾、黑热病

2.5.3 自然疫源性

人和动物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人迹罕至地区脊椎动物间相互传播着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称为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

如黑热病

2.6 寄生虫病防控原则

2.6.1 目的

降低寄生虫感染率,防止寄生虫病的流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6.2 原则

  • 控制传染源

查治病人、带虫者及病畜,消灭传染源。

  •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粪、水源管理,注意环境个人卫生,控制和杀灭病媒生物及低等中间宿主。

  • 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饮食、卫生习惯与行为方式,预防接种、涂服预防药物等。

2.7 练习题

  • 人体寄生虫常见传播途径有哪些?

  •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有?

  • 寄生虫病防控的原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