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重庆市疟疾防控策略和措施
本章详细的技术规范和措施请参见《重庆市消除疟疾后防止输入再传播技术方案》(渝疾控办〔2021〕23号)和《2020年度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疟疾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通知》(渝疾控办〔2021〕63号)
7.2 防控策略
从以每个病例/疫点为核心的“线索追踪,清点拔源”消除策略转向以及时发现输入传染源为重点的“及时发现,精准阻传”防止再传播策略
在“1-3-7”工作规范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多部门合作,提高监测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及时发现和规范治疗输入病例、调查和评估输入病例传播风险、及时处置输入再传播风险疫点或人群,有效阻断再传播风险。通过加强输入病例监测和应急处置,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处置,防止输入再传播。维持疟疾监测能力并适当调整和优化监测措施。
7.3 疟疾监测
疾病监测是指通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相关的数据,解释、分析、研究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运用在公共卫生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实施和评估中。
7.3.1 病例监测
- 发热病人监测
医疗机构对发热病人(发热并伴有近2年内疟疾流行国家旅居史,或有近2周内输血史,或有既往疟疾发病史或发热原因不明)按照《疟疾的诊断》((WS 259-2015))[21],采用显微镜(以下简称镜检)或快速诊断试剂(以下简称RDT)进行实验室检测,并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 重点医院监测
各区县需确定1所综合能力较强的县级医院作为重点医院,对就诊的发热病人,采用镜检进行疟原虫病原检测。
- 病例线索追踪调查
- 病例传染源追踪调查
发现了病例,追踪他的感染来源。
- 病例同行人员追踪调查
同行人员:是指与输入性疟疾病例在疟疾流行国家或地区有共同的生活、工作、旅游、学习、经商等经历的人员,可以是同一批回国也可以分多批次回国。
- 人群主动病例侦查
- 集中回国人员主动病例侦查
对由疟疾流行国家集中回国人员采用镜检或RDT进行检测
- 疫点主动病例侦查
在出现输入继发病例的疫点或在病例疫点追踪调查中新发现带虫者的疫点,对疫点内所有居民采用镜检或RDT进行检测
7.5 病例核实与分类
7.5.1 调查内容
基本情况:病例个人信息、居住情况、经济、环境、防蚊措施等;
发现经过: 发病到就诊全过程,各时间节点要精确;
临床表现:分阶段描述疟疾相关症状、体征出现时间;
感染来源: 病例流动情况;外出地疟疾和传疟媒介;(Pf, Pm 1年;Pv ,Po 3年) 其他感染途径;
检测结果:镜检、mRDT和PCR检测结果;
管理情况:治疗措施、药物和预后等;
7.5.2 病例分类
- 本地病例
没有证据证实为输入或输入性病例直接传播引起的疟疾病例。
- 输入继发病例
在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并有足够的流行病学证据证实其是由输入性疟疾病例经按蚊叮咬传播引起的本地一代继发病例。
- 输入病例
发病前有境外疟疾流行区的旅行史,或有明确的境外感染流行病学且没有本地传播证据的疟疾病例,由跨境阳性按蚊导致的蚊传疟疾病例也属于输入病例。
- 复发病例
由曾经感染间日疟或卵形疟的患者,因肝内疟原虫休眠子激活引起的疟疾病例。复发病例潜伏期常为1-3月,也有6-12月甚至更久。
- 非蚊传病例
通过可以追踪到的经输血(含母婴垂直传播)感染,而不是经按蚊叮咬传播的疟疾病例。
7.6 疫点调查与处置
疫点是指病例所在自然村(居民组)。
7.6.1 调查内容
基本情况:地址、农作物、自然环境、卫生服务、人口流动、历史流行等
近3年疟疾疫情和媒介
媒介调查:无媒介资料的疫点采用灯诱法开展按蚊种群调查
传染源主动筛查:对病例排除本地感染证据不充分且存在传疟媒介的疫点的居民采用镜检或RDT进行潜在传染源筛查
绘制示意图

图 7.2: 疫点示意图范例
7.7 疟疾病例个案调查与疫点调查处置报告(模板)
摘要:
处理过程概述,主要描述病例发现、报告、处置流程的摘要性描述,将事件的关键资料(发现时间,确诊时间,报告时间,处置时间,病例定性结果)描述清楚。
一、基本情况
主要描述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户籍地址,现住址,家庭其他成员数量和基本情况。
二、发现经过
患者的发现经过,包括从初次发病就诊,到最后确诊报告的整个流程的。注意时间节点一定要准确。
三、主要临床表现 可分阶段,或按患者就诊机构的不同时间点描述患者出现的与疟疾有关的主要临床症状。
四、流行病学调查
(一)既往疟疾感染情况
(二)感染来源调查
1. 病例流动情况
恶性疟、三日疟描述过去1年内境外、境内疟疾流行地区活动史,居留史。间日疟、卵型疟描述过去3年内境外、境内疟疾流行地区活动史,居留史。境外详细拘留地点,外出事由。
2. 外出地媒介情况
当地按蚊媒介情况,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蚊虫叮咬史,防蚊设施使用情况。
3. 外出地疟疾流行情况
4. 输血、母婴等其他可能感染途径
五、实验检查
描述对病例开展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检测时间、检测机构和结果。
六、诊断和定性
根据实验室和流调资料,描述病例定性依据和结果。
七、病例管理和处置
(一)病例治疗
描述患者在确诊疟疾后的详细治疗过程,包括,所使用药物名称、剂量和天数。患者预后。 (二)同行人员调查
病例同行的人员的调查情况
八、疫点调查处置(由病例现住址所在地疾控中心完成)
(一)疫点基本情况
包括经纬度,一般情况,自然环境,卫生服务情况,重点气象资料,疫点人口特征,按蚊监测资料和疫点历史疟疾流行情况。(参照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系统疫点基本情况调查表内容)
(二)疫点示意图
与疫点调查和处置有关的范围、位置,如近3年疫点疟疾病例位置、蚊虫孳生地分布和疫点处置范围等。
(三)疫点传染源调查情况
调查对象、范围、人数、方法和结果。
(四)疫点媒介调查情况
调查地点、时间、频次、方法和结果。
(五)疫点分类及依据
(六)传染源控制措施
对象、范围、方法(药物与剂量)和实施质量(服药率和全程率)。
(七)媒介控制措施
对象、范围、方法和实施质量(覆盖率)。
(八)健康教育措施
对象、范围、方法。
(九)风险评估 根据疫点调查和处置工作的资料,对本次疫情可能造成的风险进行评估。
九、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