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疟疾防控基础知识
6.2 疟疾诊断
各医疗卫生机构对疟疾病例的诊断需参考《疟疾的诊断》 (WS 259-2015)[21]。对患者做出疟疾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图 6.2: 疟疾的诊断标准
6.2.1 流行病学史
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有夜间停留史或近2周有输血史。
主要流行于非洲中部、加勒比海地区、中美、南美、东亚、东南亚、中亚、印度次大陆、南太平洋地区和东欧等。 热带地区通常全年都能传播,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在5-10月具备传播条件。
- 传染源
- 现症病人
有临床症状和明显的疟原虫血症。
- 无症状感染者
血液中有疟原虫而无临床症状者
特点
- 疟疾发作数次血中出现配子体后,即有传染性,发作次数愈多,传染性愈强。
- 间日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寿命约1-3年;
- 恶性疟原虫1年以内;
- 三日疟原虫3年以上,偶达数十年;
- 卵形疟原虫2-5年。
- 传播途径
- 经媒介按蚊叮咬传播
最主要和唯一的媒介传播途径。

图 6.3: 中华按蚊
- 经血液传播
输入疟疾患者或带虫者的全血或血制品。
由于输入的疟原虫在红细胞内期直接进行裂体增殖,无红细胞外期,故具有潜伏期短、无复发、抗红细胞内期药物疗效好等特点。
- 母婴传播
含有疟原虫的母体血经受损的胎盘或胎儿通过产道时皮肤受损而进入胎儿,在出生后7天内发病,症状与婴幼儿疟疾相似。
- 易感人群
- 不同种族、性别、年龄和职业的人,除具有某些遗传特征的人群外,对5种人体疟原虫普遍易感。感染率差异主要取决于暴露情况。
- 疟疾获得性免疫为带虫免疫,即随着体内疟原虫的消失,免疫力维持一段时间后亦告消失。
- 某些先天性个体遗传素质对疟原虫感染的反应程度有很大差异,可产生天然免疫。如地中海贫血、镰状红细胞症、G6PD缺乏症等患者不易感染恶性疟或感染后症状轻微。
- 血型因素,东非人为Duffy血型,西非人则多为FyFy型,Duffy血型抗原为间日疟原虫的入侵受体,所以西非黑人对间日疟不易感,而东非间日疟一直流行。
- 营养好的儿童发生重症疟疾者较瘦弱者多。
6.2.3 实验室检查
- 疟原虫病原学检查
制作疟原虫血片在显微镜下查找疟原虫。

图 6.4: 疟原虫镜检

图 6.5: 显微镜下的疟原虫
- 疟原虫抗原检测
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mRDT)。市面主要产品的靶抗原有:
- 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LDH)
- 疟原虫富组氨蛋白-Ⅱ(HRP-Ⅱ)
- 疟原虫谷氨酸脱氢酶(pGDH)

图 6.6: 疟原虫快速诊断试剂条
- 疟原虫核酸检测

图 6.7: 疟原虫核酸检测
检测方法 | 优点 | 缺点 |
---|---|---|
疟原虫镜检 | 特异性高 能定量、定性、分期 |
对镜检员能力要求高 耗时1小时以上 |
RDT检测 | 敏感性高 便捷、快速、易推广 |
原虫密度小于100个/ul时敏感性低 对卵形疟、三日疟检出率低 |
PCR检测 | 敏感性、特异性都高 5种疟原虫均能鉴定 |
需要特殊设备 费时,成本高 |
References
[21]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疟疾的诊断(WS 259-2015)[S].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5.
[22]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抗疟药使用规范(WS/T 485-2016)[S].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