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17 心理学导论笔记

Psychology is the science of behavior and the mind. Science refers to all attempts to answer questions through the systematic collec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of objectively observable data.

  • 源于1879年Wilhelm Wundi在德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编写了第一份教材 培养了第一个研究生
  • 三个基础
    1. Behavior and mental experiences have physical causes, so they are amenable to scientific analysis.
      • dualism 二元论 指人存在两个本质:一个是肉体 一个是灵魂 笛卡尔的二元论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才能来自于灵魂,他提出了一个反射模型并认为有纤维导管来牵引或分流液体来沟通外界刺激与大脑,这与神经及电信号传导模型有相似性.此外,这样的二元论有助于解释动物的无灵魂行为,因为人可以思考.同时他认为人的灵魂是通过松果体来接受信息与肉体联系,这一理解可以避开宗教等问题,但依然存在哲学上与心理学上的局限性.
      • Thomas Hobbes的唯物主义发展了笛卡尔的观点认为灵魂不过是大脑的功能并受限于自然规律,这对英国经验论的发展有帮助.
      • 19世纪,机械论与神经的发现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在反射的研究上,François Magendie在法国认为神经传导需要两条独立途径:一条用来传入信息,一条用来传出信息 .
      • reflexology 由俄国心理学家I. M. Sechenov奠基,他的思想对Ivan Pavlov的影响很大
      • 19世纪另一项重要发现是大脑功能的区域化,德国Johannes Müller提出不同感觉经验来自不同大脑不同部分,法国Pierre Flourens用动物实验证明了大脑损伤与运动的关系,另外也有一些人的案例证明
    2. The way a person behaves, thinks, and feels is modified, over time, by the person’s experiences in his or her environment.
    3. The body’s machinery, which produces behavior and mental experiences, is a product of evolution by natural selection.
  • 心理学分为5个领域
    • neuroscience 通过观察大脑反应来研究心理
    • development 研究人们如何成长 发育以及学习
    • cognitive 用计算机方法研究意识 观察人们如何做事 如理解语言 识别物体 玩游戏等
    • social 研究人们群体行为与交流行为
    • clinical 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17.1 关于心理活动的来源-神经心理学

  • 克里克 《惊人的假说》 心理活动时神经元活动

17.1.1 二元论者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分离的–大多数人

  • 笛卡尔-动物是机器 人不同有无形心灵
    • 论据1 人们行为观察 机器可对环境反应 人有选择性 有语言
    • 论据2 我思故我在 恶魔的把戏 无法怀疑自己思考这件事 怀疑论角度 思考不要物质身体
  • 与语言协调
  • 物质变化 人不变
  • 多重人格
  • 人死 心灵另有归宿 宗教文化方面

17.1.2 机械论者认为大脑产生精神活动 不能脱离实体–当前主流认识

  • 不科学 无法合理解释物质与精神的联系 学习过程
  • 大脑参与心理过程

17.1.3 大脑灰质

  • 神经元-基本单位
    • 树突 轴突 髓鞘
    • 相互连接 senser motive linkage
    • 可修复
    • 强度变化
      • 数量
      • 频率
    • 突触 神经递质
      • 兴奋剂
      • 抑制剂
    • 人脑不是机器-并行过程-ann
      • 人脑可修复
      • 人脑反应快

17.1.4 不用大脑的活动-本能

  • 大脑皮层是主要部分
  • 存在功能区对应-不到四分之一
    • 功能区拓扑关系与身体相似
    • 功能区大小决定功能复杂性
  • 其他功能研究方法-心理活动
    • CAT PET fMRI 活跃区
    • 受损大脑-案例研究
      • 左右大脑区分 胼胝体 裂脑人 心理
  • 信息加工过程
    • 意识难题 如何产生主观认识
    • 机械论vs人文精神

17.2 佛洛依德-精神分析

  • 理论包括一切 非局限理论
    • 纪念碑 阴茎嫉妒论
    • 无意识动机论 真正的原因你并不知道
      • 非单一理性 无意识
        • 本我id-追求快乐与满足 盲目
        • 自我ego-追求现实中的快乐与满足 产生意识
        • 超我superego-社会家庭规则内化 道德良知 盲目
    • 性人格发展 无法跨越阶段
      • 口唇期 过早断奶 暴饮暴食 口腔满足感 一岁
      • 肛门期 如厕训练 不愿排泄 洁癖 吝啬 一到三岁
      • 性器官期 对性器感兴趣 俄狄浦斯情结 恋母厌父 恋父 阴茎嫉妒 三到五岁 怕阉割潜伏
      • 潜伏期 五岁到青春期 压抑性 转向自己兴趣
      • 性器 青春期到成年 不压抑
    • 防御机制-结合现实 保护自己
      • 升华 转移精力到抽象
      • 替代 转移发泄到他人
      • 投射 将自己的想法认为别人是具有的 同性
      • 合理化 给出理性解释
      • 退化 孩子 退化早期阶段
      • 癔症-保护的极端症状 压抑所致
    • 催眠与自由联想 想到问题关键就解决问题 涉及梦
    • 梦-另一种实现或发泄过程
      • 显性梦
      • 隐性梦
    • 宗教-父亲与上帝
  • 对佛洛依德的现代评价
    • 科学评价-理论有误or成功预测 but语焉不详 可证伪
    • 无法证伪 可变通的地方太多 经常涉及自身
      • 无法证伪
      • 文化差异过大-佛洛依德自身的社会时代限制
      • 可治疗不代表正确
      • 历史与文学多 心理少
      • 无意识现象客观存在-语言理解-本能
      • 进化上的意义
      • 欺骗与自我欺骗

17.3 斯金纳-行为主义

  • 心理活动来自后天学习 无天性之说
  • 反心理主义 不考虑内心 只考虑观察
  • 生物种群无差异性 通过研究动物研究人
  • 原则
    • 习惯成自然 反复刺激 形成经验
    • 刺激反应相互联系作用 巴普洛夫狗实验 条件反射 消退 自发回复 扩散
      • 治疗恐惧症 找到无关刺激如恐惧转为条件刺激如见到蛇的原因 用另一种无关刺激如放松替代 不总是有效
      • 恋物癖 条件刺激 亦不准确
    • 操控性条件作用 自主条件反射 选择最有利行为 效果律 类似自然选择 正负强化区别在于强化后的行为概率
    • 行为塑造 代币法 部分强化 次数 时间 延长效果
  • 先天行为
  • 不可观察的内部行为
  • 动物无需奖励就可以学习
  • 加西亚效应-遗传影响
  • 人类进化史
  • 有效但毫无意义的理论 奖励惩罚术语过于模糊
  • 遗产
    • 理解学习机制 特别是动物
    • 驯兽或婴儿 应用手段

17.4 认知-发展心理学-皮亚杰

  • 儿童研究-认识产生的一般理论
  • 斑马条纹来源-万物如此皆因其本-发展心理学

17.4.1 发生认识论

  • 胚胎重演论 儿童重演认识 被认为错误
  • 框架理论
    • 同化(新信息纳入已有框架)和顺应(改变框架纳入新信息)-环境接纳
  • 研究方法
    • 让儿童解决问题并提问
  • 阶段论
    • Sensorimotor Stage birth-2
      • 只感知无推理 客体永存性概念 婴儿猜猜看 不理解客体
    • preoperational stage 2-7
      • 表征事物-自我主义 无法从他人角度观察
      • 守恒 儿童无法判定守恒过程与守恒概念(重要)
    •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7-12
      • 可解决守恒问题 抽象能力有限
    • formal operation stage 12-adult
    • 健全的理性
  • 科学性
    • 对儿童的研究可证伪 科学研究
    • 是否解释了发展过程 观察答案是否可行
    • 理论局限性 儿童理解力的低估

17.4.2 婴儿认知

  • 婴儿比想象的聪明
    • 脑电波研究
    • 注视次数研究
    • 习惯化与惊奇-行为主义
  • 客体永存性问题
  • 算数问题
    • 婴儿出生就了解世界 但只有一部分

17.4.3 理解婴儿认知发展-物质世界

  • 神经元的生长与连接 髓鞘的发展 青少年也不全
  • 无法抑制 缺少控制行为的能力
  • 后天习得问题 经验问题

17.4.4 社交能力发展

  • 模仿能力
  • 有些天生的社交能力
  • 婴儿不懂欺骗 或无法控制 欺骗很困难
  • 不同认知过程的关系 独立VS联系 儿童孤独症
  • 大部分孤独症无法过上正常生活 无天份
  • 模块理论

17.5 语言学

  • 语言指交流用的语言系统
  • 语言都可以表达抽象概念
  • 达尔文-语言是天生的
  • 每个文化都有语言
    • 可能是创新非天生 实用保留
    • 一代人就可以创造语言 奴隶混合语言 是天性 不需要文化积淀
  • 每个人都掌握一门语言
  • 语言神经功能区的存在

17.5.1 语言共性

  • 都有创新性
    • 笛卡尔 机器无语言
    • 语言规则可理解不同语句
  • 语音 语态 语法的存在
    • 语音
      • 基本语调 语言系统间不一致
      • 词与词停顿是illusion 源自自己的语言系统
      • 儿童要学习语言停顿 segment
      • 自上而下加工 周杰伦的歌看歌词就觉得对的上
    • 语态
      • 语素
    • 语法
      • 将词组成句子的规则
      • 递归
      • 语言模糊性

17.5.2 语言知识的来源

  • 语言不是学习的而是发育的
  • 语言是学习来的
  • 语言需要大脑正常
  • 语言学习中人们更关注内容而不是语法 但语法错误会自然消失
  • 语言节奏 法国可研究婴儿

17.5.3 语言学习时间表

  • 0-4mouths 从出生前就开始选择自己母语节奏 对所有语调敏感
  • 7mouths 可以学习语言
  • 12个月 可以学习单词 对词语顺序敏感
  • 18个月 可以学习简单句子
  • 7岁到青春期 语言学习能力开始下降

17.5.4 动物语言学习

  • 生物有自己的交流系统
  • 交流方式 无系统
    • 叫声 猩猩
    • 连续的行为 蜜蜂
    • 某一主题随机的行为 鸟鸣
  • 是否可训练学习语言-有争议
    • 仅仅聪明不够学习语言
    • 进化上的近亲但分开已远
  • 野生动物交流有助于了解原则

17.5.5 语言的其他研究课题-文化 意志 本质 创新

  • 幼儿时期学多门语言没坏处

17.6 感知 注意 记忆

17.6.1 感知过程很复杂

  • 2D重建3D很困难 信息不全
  • 关于世界运作的无意识假设或常识判断
    • 颜色
      • 关于光照的假设 人眼的色彩修正-色温问题
    • 物体
      • 分辨出不同物体先验观点-格式塔原则
    • 深度
      • 视差
      • 对象重叠
      • 大小判断距离
    • 错觉研究法-先验知识或本能

17.6.2 注意和记忆

  • 记忆错误
    • 失忆症
      • 忘记过去
      • 不能形成新记忆
  • 分类
    • 感觉记忆
    • 短时记忆STM
      • 存储能力弱 约5-7个组块-记忆单位 记忆单位取决于理解力
    • 长时记忆LTM
      • 存储能力强
      • 存贮容量大
        • 重复可将短时记忆加强为长时记忆 但不够
        • 结构化记忆 理解 转化为意义 可转化为长时记忆
        • 诗歌 图像等古文件记录

A newspaper is better than a magazine. A seashore is a better place than the street. At first it is better to run than to walk. You may have to try several times. It takes some skill but is easy to learn. Even young children can enjoy it. Once successful, complications are minimal. Birds seldom get too close. Rain, however, soaks in very fast. Too many people doing the same thing can also cause problems. One needs lots of room. If there are no complications it can be very peaceful. A rock will serve as an anchor. If things break loose from it, however, you will not get a second chance. 如果告诉你这是关于放风筝的 就好记了

        - 情景提供线索 加强记忆
        - 联系越多 记得越深
        - 搜索策略 提供线索
- 外显记忆 可表述
- 内显记忆 吃饭 骑车子
- 语义记忆
- 场景记忆
- 编码 存储 取出-回忆 再认
  • 感知中获得记忆
    • 注意力获得显性记忆 有偏向性-看文字说颜色 存在干扰 stroop effect
    • 变化视盲 我们的注意力只有很小的范围
      • 多数事物不会改变-思维惯性
    • 习惯成自然
  • 既视感
    • 前额叶受损 情况加剧
    • 大脑出现错误 把时间戳盖错了
  • 遗忘
    • 大脑记忆消失
    • 记得多阻止新记忆
    • 线索变化
      • 童年遗忘 语言未学习或线索缺失
  • 大脑损伤
    • 丧失瞬时记忆
    • 失去新记忆 有内隐记忆
  • 记忆通过引导改写 说服了自己 加深了错误记忆
    • 被催眠的人取悦催眠者 为自己找解释
      • 压抑记忆
      • 真实vs编造 灌输 质疑催眠者
      • 闪光灯记忆 重大事件的记忆 可能被扭曲了
  • 记忆有很多种
  • 记忆可通过组织结构化理解来加深
  • 记忆并不总是真的

17.7 情感-爱情

  • 定义-实验中 吸引力 感兴趣
    • 亲密 分享秘密信息
    • 激情
    • 决心或承诺 维系关系

    - line 3 一见钟情
    - line 4 包办婚姻的第一阶段 离婚率并不高 社会文化原因
    - line 6 柏拉图式 朋友
    - line 7 闪婚 愚蠢的爱
  • 吸引力 7个变量
    • 3大要素-实验可操作度高 证实度高
      • 空间近
      • 相似高 物以类聚
      • 熟悉度高
    • 四小要素
      • 能力 偶尔犯错却有能力的人吸引力高-出丑效应 -经典实验-出丑效应

    - 身体吸引力 帅不帅
        - 潜意识中外表很重要 对第二次约会
        - 假发实验 外观或魅力对评价的影响很大
- 得失影响
    - 随时间吸引力增强或减弱 反馈
- 错误归因 love错误 倾向于最近的客体归因
    - 摇摆桥实验-有历险体验会将感觉兴奋错误归因 但没有随机分配被试
    - 类似实验发生在有氧运动后或被告知要有危险行为或听到心跳(可以是虚假)时的错误归因

17.8 进化

  • 另一个假说-意识的起源是什么
  • 钟表匠-上帝-智创论
    • 自相矛盾-上帝的来源
    • 进化与退化的存在-物种间的联系
    • 有些设计不好-眼睛盲点

17.8.1 达尔文-自然选择

  • 随机变异
  • 繁殖与生存不同
  • 变化是可传递的

17.8.2 大脑的进化

  • 传播基因 终极原因与现实原因是可以不同的 但非对立 不同层次
  • 自然选择都是适应性的 不一定 可能是意外或副产品 不解释一切 质疑
  • 二元论 大脑进化 但思想不进化 来自神创
  • 人类文化的影响
    • 孕妇晨吐反应可用进化论解释
  • 爱情三大要素
    • 兄妹最近 乱伦 对后代不好
    • 终极原因与现实原因
    • 离得近导致不感兴趣 如果被同一人抚育影响更重

17.9 理性

  • 直观推断而不是逻辑推导更常见

17.9.1 框架效应

  • 答复取决于问题框架
  • 得失不同 得强于失

17.9.2 禀赋效应

  • 拥有了对自己就升值 损失就会升值
  • 偏见 忽略基础概率-贝叶斯条件概率

17.9.3 新闻效应

  • 关注的被高估
  • 确认偏误 -只看想看的东西 平凡无偏性

17.10 情感

  • 看起来自然-脑中的真相-分析常见现象 仅有理性不可能
  • 分清主次

17.10.1 面部表情

  • 微笑
    • 非学习
    • 社会信号 面对他人
    • 种类duchenne smile
      • 礼节性微笑-假笑
      • 杜兴微笑-真笑 duchenne smile
      • Coy smiles, Appeasement smiles 对自己的微笑 腼腆
  • 婴儿就掌握两种微笑
  • 婚姻的坟墓是蔑视 微笑是好事
  • 纪念册微笑与真实心境相关
  • 情景感染

17.10.2 非社交表情

17.10.2.1 恐惧

  • 广泛的生物行为
  • 恐惧诱因
    • 祖先比较害怕 进化意义 蜘蛛蛇vs枪支
    • 婴儿也会害怕没见过的东西

17.10.3 社交表情

  • 亲戚
  • 进化压力与利他行为
    • 生存vs繁衍
    • 自私的基因诱导了利他行为
      • 寄生虫角度而不是寄主角度
      • 梅毒提高性欲
      • 狂犬病传播病毒
      • 自私的基因 无私的个体 亲戚关系 基因视角
        • 雄狮杀小狮 诱导流产
        • 小动物的求救信号
        • 小动物的可爱来自进化 基因中认为可爱的信号
        • 婴儿脸可爱可被偏爱 女性生理周期
  • 无社会接触会导致疯狂
  • 社会接触会改善孤僻
  • 无引导相互之间安慰也会改善
  • 非亲戚 打交道
    • 分享食物-蝙蝠
      • 欺骗与搭便车 只接受不分享
      • 发现骗子 惩罚骗子 停止惠利
      • 囚徒困境
      • 从友好开始 投桃报李 最佳处理方式
      • 情感变化 喜欢合作 痛恨黑手
      • 理性的人容易被利用 公平原则 非理性占优势 讨人喜欢 不被招惹
      • 非理性暴力 谋杀起源于非理性 进化使然

17.10.4 文化差异

  • 荣誉文化 以暴力为荣 美国南部 男性 事关荣誉

17.11 共性-个性

  • 人与人不同-性格 智力
  • 性格测试
    • 可信度 重复性
    • 有效性 测得是否准不准 -罗夏测试 墨点测试 无效
  • 五大类性格因素
    • 神经质或稳定
    • 内向或外向
    • 经验丰富或缺乏
    • 随和或不随和
    • 尽责任或不尽责任
      • 30岁后稳定
      • 反映现实
      • 不同人观察结果一致
  • 智力测试
    • G 总体智力水平
    • S 测试得分
    • 平均成绩100
    • 贝尔曲线 生活水平与IQ
  • 自我证明
  • 问题作弊
  • 差异来源
    • 遗传
      • 共享环境
      • 非共享环境
    • 双胞胎研究
    • 同卵双胞胎相似性很高
  • 弗林效应 IQ在不断提高 平均水平在提高
  • 行为遗传学 父母的影响小于朋友?
  • 组内差异与组间差异溯源

17.12

  • 喜欢但时间不多4min3sec很重要
  • 两性来源-迷-进化损失50%
  • 某物产生原因与推翻的原因不一致
  • 基因与环境在改变人的本质上差不多
    • 基因不代表宿命
    • 环境不代表容易改变

17.12.1 区别

  • 细胞小的雄性 带营养的雌性
  • 雄性强壮
    • 亲本投资-心理差异
      • 雌性投资大 数量重要 挑剔-性选择
      • 雄性投资小 数量不重要
    • 社群行为可导致同等投资 灵长类

17.12.2 人类

  • 男性体形大 有竞争
  • 进攻性强
  • 性选择
  • 匿名性行为
    • 卖淫很普遍 色情文学很普遍 猴子也有
    • 柯立芝效应
    • 男性喜欢匿名性行为
  • 行为学差异
    • 女同一夫一妻 男同滥交
    • 吸引力
      • 聪明善良
      • 女性关注权利地位 后代 好父亲
      • 男性 年轻很重要 后代很重要
        • 漂亮 -代表年轻 健康 平均无瑕疵 平均脸是漂亮的 婴儿也能识别-天生的
      • 女性在排卵期判别有差异
    • 人们对男女期望不同-社会影响
    • 文化隔离 4-11岁 男女对立
    • 男性缺少同情心 社会认知障碍更容易发生
    • 学术差异 逻辑推理能力差异
    • 同性恋
      • 道德问题
      • 青春期就能有区别
      • 天生或后天 有遗传影响 不完全是(双胞胎研究)
      • 不符合生物适应性
      • 不同物种间也存在

17.13 道德

17.13.1 道德感-进化

  • 亲缘选择
  • 合作
    • 同理心-感同身受
      • 本能 婴儿就有
      • 黑猩猩也有
      • 与道德感相关
    • in group out group
      • 道德实施的范围
      • 团结的唯一方法就是找出共同的敌人-外星人
      • 随机分组也会出现组内道德感

17.13.2 道德判断

  • 特征
    • 评价 义务与惩罚
    • 跨文化差别存在
    • 三种道德观
      • 个人道德 平等 自由-西方文化
        • 乱伦的解释-就是不对 但无原因
        • 吃掉宠物狗 -道德直觉的存在
      • 团体道德 男女分工
      • 神道德 宗教禁令 ### 好人做坏事 Milgram实验
  • 服从与大屠杀
  • 自愿-环境
    • 权威
    • 隔断距离
    • 自知情况 自己判断
  • 恶的动力
    • 去个性化-减少责任
    • 匿名-心理解放
      • 遇险呼救基本无效 直接指定个人更容易让人帮助
    • 心理距离远-面对不是个体
    • 诋毁他人
  • 善的动力-自私的基因
    • 联系-经济全球化
    • 相互依赖 互相了解 共同目标-军队
      • 从他人角度出发
      • 隐喻联系-动物说成人 一家人理论

17.14 自己和他人-社会心理学

17.14.1 六度分割理论 Milgram

  • 一半的人2个就送到 有些人是结点

17.14.2 自我

  • 焦点效应-自己的问题有那么严重吗
  • 高估自己的问题对他人的影响
  • 透明度效应
    • 高估他人识谎能力
    • 高估他人对自己的了解
  • 自我估计通常高于平均值
    • 原因
      • 只得到正面反馈
      • 自我评价不全面 偏重某一方面
  • 想法不对称-正向增强
  • 认为自己做的合理-认知失调
    • 确认偏误
    • 寻找支持自己的证据
  • 理由不足效应
    • 产生矛盾 寻找理由
    • 自己做的总是对的
    • 欺负新人-被折磨后反而更不认为错了
    • 义务工更加投入工作
    • 免费治疗通常无效
    • 儿童因为奖励而不乐意做事

17.14.3 归因

  • 对个体行为的解释 -别人的行为看作个人特质而不是环境 - 基本归因效应-错误归因 - 演员与角色混合-广告
  • 天生与文化影响
    • 东西方文化差异-东方看重环境
  • 自我放大 简化他人
  • 个人与环境归因不对称 对人对己不一样
  • 喜欢一个人归因
    • 临近性
    • 接触性
      • 接触越多越喜欢 -相似性
      • 与临近性难区分
      • 婚姻成功率
    • 外貌
      • 马太效应 多的越多 少的越少

17.14.4 印象

  • 第一印象很重要
    • 确认偏误
    • 可塑造后续印象
  • 印象形成很快很迅速
    • 5秒人格形成
    • 性取向判别-1秒
  • 皮格马里翁效应
    • 如果我认为你有某种特质 那你的行为就更像是有那种特质且你也会受此影响
      • 卖花的与小姐不是因为自身行为而是被对待的方式而异
  • 期望与评价-群组
    • 对待自己组与他人组是不一样的-参道德部分
    • 刻板印象
      • 分类 推测对生存信息处理很重要
      • 对人也会分类
      • 刻板印象更可能是对的
      • 错误
      • 确认偏误-对找工作或社会偏见的理解有帮助
      • 很多信息有误-娱乐媒介
      • 道德问题
        • 心理画像-车险
        • 明确负面印象会让人受影响
        • 层次-公众-个人-潜意识 -内隐态度实验-快速闪现 阈值下闪现
      • 刻板影响会影响个人判断
      • 每个人都会有刻板印象 很难去除 但可努力改变

17.15

17.15.1 睡眠-部分解决

  • 脑电图研究
    • 1过渡期
    • 2-4short-wave 慢慢进入深度睡眠 delta波增强
    • 返回23 REM睡眠 -4到5个循环睡醒
  • 两种
    • 慢波睡眠
    • REM睡眠 类似清醒 做梦
  • 原因
    • 可能恢复过程
    • 可能保存能量
  • 睡眠障碍
    • 梦游-一种安眠药副作用
    • 做梦
      • 梦是碎片 很快消失 可记下来
      • 梦总是消极的
      • 最常见的梦-被追捕
      • 原因-可能的观点
        • 加深记忆 重现-副产品

17.15.2 笑-完全是迷

  • 婴儿的笑
  • 进化上说不通
  • 笑声可以区别
    • 笑和笑话要区别
  • 社会性的
  • 感染性的-猴子猩猩也有
  • 源于某种不较真的进攻性
  • 凝聚力量
  • 无法预料

17.16 临床心理学

17.16.1 什么是精神疾病

  • 观察指标而非客观指标-主观影响
    • 社会标准
    • 个人特质
      • 性别-刻板印象标准
    • 情景
      • 正常状态多疑
  • 现在的共识-3D
    • 痛苦Distress
      • causes person or others significant distress
    • 机能失调Dysfunction
      • prevents person from functioning in daily life
    • 异常Deviance
      • behaviors or feelings highly unusual
  • 诊断发展
    • 早期基于佛洛依德 现在更完善
    • 心理问题很常见 大学第一个高峰
  • 情绪失调
    • 单向情绪失调 发病率高 女的25% 男的13%
      • 只有沮丧
    • 双向情绪失调 发病率低 男女一致
      • 沮丧和狂躁都有
    • DSM标准-出现问题符合标准中一部分且持续一段时间
      • 老年人发病率低-时代 老练 寿命影响
    • 治疗
      • 遗传影响 特别是双向情绪失调
      • 神经递质影响
        • 受体影响强于递质影响
        • 等位基因在压力情况下发病 基因与压力共同作用
        • 大脑皮层不活跃 杏仁核过于敏感 海马萎缩记忆下降 前扣带回失调
        • 药物
          • SSIR 百忧解副作用小 效果不如老药
          • 锂治疗躁郁 但副作用大 有争议
          • 治疗脱离现实药物
        • 认知行为治疗
          • 负面认知强 思维扭曲 恶性循环
          • 情绪调整 效果类似药物 预防疗法 防复发 药物易复发
            • 实践反馈
        • 人际关系疗法
          • 帮助回忆 梳理关系
  • 精神分裂症
    • 同现实分裂 不同于多重人格 1%发病率
    • 男女发病率差不多 男性发病年龄小18-25 女性26-45
    • 指标(4个阳性表现1个阴性缺失)
      • 幻觉 -幻听(最常见)幻视
      • 妄想 相信不存在的信念-牵连观念 所有信息与你相关
      • 胡言乱语
      • 行为混乱
      • 缺失正常思维 不说话 不关心
    • 亚型(5种) -偏执型-认为被监听 自己了不起 -紧张性-不说话 -疯子
    • 遗传与环境诱因
      • 心灵创伤
      • 病毒流行与精神分裂症相关
      • 服用多巴胺可得到症状
  • 焦虑症 5%
    • 焦虑感强
    • 恐惧感强
    • 备战理论
    • 强迫症 2-3%
      • 反复检查 -可药物治疗
  • 解离型障碍-人格分裂-记忆分裂
    • 失忆-忘记糟糕回忆
    • 杀人犯会有 酒精作用
    • 漫游-开发新身份 完全失忆 新生活
      • 回忆起旧的 新的就忘记了
    • 多重独立人格
      • 发病早 女性 虐待
      • 患者易被催眠 自我催眠
      • 真假存疑
  • 人格障碍
    • 自恋
    • 回避
    • 边缘
    • 偏执
    • 反社会
      • 精神变态
  • 精神疾病可共生
  • 治疗
    • 当魔鬼打死
    • 精神病院
    • 治疗效果很难评价 总体有效
    • 治疗方式对应不同精神疾病 有些行为疗法是无效的
    • 信心 安慰剂效应无治疗价值但可能有效

17.17 幸福-积极心理学

  • 有些很糟糕 有些不错
  • Marty Seligman《真实的幸福 》
  • Dan Gilbert 《撞上快乐》
  • 基本问题-你幸福吗?
    • 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 瑞士最幸福 保加利亚最低 都高于均值
    • 情景影响
  • 幸福为了什么
    • 基本需求变化 但幸福感变化不大 不受影响
  • 关于幸福的事实
    • 环境因素影响不大 有严格的传承性 遗传影响 自然影响
    • 重大悲剧的幸福感缺失是暂时性的 很快恢复 人们高估了幸福影响的持续时间
      • 幸福感预测一般很差
        • 日常无关性 有些事不会每天都有影响
        • 适应 人们会适应一些事 噪音不会适应 形象改变却会持续 可能人们更重视
        • 不断尝试新东西或看淡一点
      • 幸福是相对的 与周边环境相关
      • 幸福的峰终效应
        • 好印象来源于好结果

17.18 心理学导论框架

以上总结源于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心理学首先要解决意识来源问题,物质的大脑还是笛卡尔的灵魂?前者就涉及大量的脑科学与神经问题,例如功能分区,心灵地图什么的,后者基本无法研究。然后有了脑就要考虑如何形成意识,首当其冲的就是各种感官,这里面最直接的就是视觉,这里面有不少进化角度的研究工作。感官提供的是感觉,感觉如何成为知觉,知觉如何记忆,这有先后顺序,人的成长也有先后,这就是发展问题。搞清楚发展问题还没完,前面都是对自然过程的记录,认知与学习过程,甚至更早一些的行为主义都是从外在角度研究意识,这就是认知心理学。然后单一行为研究差不多了就该是情绪、人格、睡眠、表情……等高级认知过程,有了这些做基础,下一步就可谈异常了,也就是精神疾病与治疗,这里面有很多量表与治疗手段,其实很多手段个人不自觉的就使用了,有疗效不代表理论可靠(例如精神分析)。以上都是个人角度,放到群体、文化、社会中如何呢?这是一个交叉很广的领域,市面上的经济管理书籍大都取材于社会心理学。如果说有什么内在动力支持的话,我能总结出的有三个,一个是生存进化的理论,基本可以解释很多认知过程,但有点万金油的感觉;另一个就是先天后天之争,很多有影响力的工作都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还有一个就是意识产生之谜,直觉与理性是很有意思的矛盾统一体。